1. 目的与适用范围 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道路石油沥青、聚合物改性沥青针入度以 及液体石油沥青蒸馏或乳化沥青蒸发后残留物的针入度,以0.1mm针。其标准试验条件为温度25℃,荷重100g,贯入时间5s。 1.2. 针入度指数PI用以描述沥青的温度敏感性,宜在15℃、25℃、 30℃等3个或3个以上温度2条件下测定针入度后按规定的方法计算得到,若30℃时的针入度值过大,可采用5℃代替,当量软化点T800是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800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当量脆点T1.2是相当于沥青针入度为1.2时的温度,用以评价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能。 针入度仪器 2. 主要检测设备 2.1. 针入度仪:准确度等级0.1mm。 2.2. 标准针:由硬化回火的不锈钢制成,针及针杆总质量2.5g± 0.05g 2.3. 盛样皿:金属制,圆柱形平底。小盛样皿的内径55mm,深 35mm(适用于针入度小于200的试样);大盛样皿内径70mm,深45mm(适用于针入度为200〜350的试样);对针入度大于350的试样须使用特殊盛样皿,其深度不小于60mm,容积不小于125ml。 2.4. 恒温水槽:容量不小于10L,控温的准确度为0.1℃。水槽中 应设有一带孔的搁架,位于水面下不得少于100mm。距水槽底不得少于50mm处。 2.5. 平底玻璃皿:容量不小于1L,深度不小于80mm。内设有一 不锈钢三脚支架,能使盛样皿稳定。 2.6. 温度计:0℃~50℃ 分度为0.1℃。 2.7. 盛样皿盖:平板玻璃,直径不小于盛样皿开口尺寸。 2.8. 溶剂:三氯乙烯等。 2.9. 标准筛(滤筛):筛孔孔径0.6mm。 针入度仪器 3. 试验准备 3.1. 设定恒温水槽温度为试验温度,检查控温精度是否满足要求。 3.2. 将装有试样的的盛样容器带盖放入恒温烘箱中。 3.2.1. 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烘箱温度为80℃左右, 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供脱水用。 3.2.2. 当石油沥青中无水分时,烘箱温度宜为软化点温度以上 90℃,通常为135℃左右。 3.3. 当石油沥青试样中含有水分时,将盛样容器放在可控温的砂 浴、油浴或电热套上脱水。时间不超过30min,并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防止局部过热。在沥青温度不超过100℃的条件下,仔细脱水至无泡沫为止,***后的加热温度不超过软化点以上100℃(石油沥青)或50℃(煤沥青)。 3.4. 将盛样容器中沥青通过0.6mm的滤筛过滤,不等冷却一次灌 入沥青针入度试验的模具中。根据需要也可将试样分装入擦拭干净并干燥的一个或数个沥青盛样器皿中,数量应满足一批试验项目所需的沥青样品并有富余。 3.5. 在沥青灌模过程中,如温度下降可放入烘箱中适当加热,试 样冷却后反复加热的次数不得超过两次,以防沥青老化影响试验结果。为避免混进气泡,在沥青灌模时不得反复搅动沥青。灌模剩余的沥青应立即清洗干净,不得重复使用。 针入度仪器 4. 试验步骤 4.1. 按试验要求将恒温水槽调节到要求的试验温度25℃,或15℃、 30℃等,保持稳定。 4.2. 将试样注入盛样皿中,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 以上,盖上盛样皿以防落入灰尘。并贴上样品标识。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盛样皿)或3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保持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槽中不少于1.5h(小盛样皿)、2h(大试样皿)或2.5h(特殊盛样皿)。 4.3. 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 4.4. 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并移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0.1℃ 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不小于10mm。 4.5. 将针入度的读数调整为零同时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 针入度仪的平台上。调节灯光位置至能清晰看到针尖与其倒影。慢慢放下针连杆,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 4.6. 启动针入度仪开始摁钮,使标准针自动落下贯入试样,读取 刻度盘指针或位移指示器的读数,准确至0.1mm。 4.7. 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 的距离不应小于10mm。每次试验应将盛有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槽,使平底玻璃皿中水温保持试验温度。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标准针或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揩净,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 4.8. 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每 次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至少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才能将标准针取出。 4.9. 试验完毕后,将仪器及配件清洁干净,切断电源。
|